1115本周精選-外資法人大賣的股票就不值得投資嗎?個股分享2454聯發科
大家好,我是散戶好夥伴張國秋,今天是2025年11月15星期六。周五台股出現重挫,指數下跌506點,已經跌破月線,目前台股季線約在26300點附近,距離周五收盤指數27397點約有1000點的距離。這幾天台股修正比較麻煩的是成交量都是大增的,再加上融資餘額並沒有因為股價下跌而減少,這種籌碼確實對股價上漲是比較不利的,所以我認為指數應該是有往下修正的空間,如果指數往下,26300點季線位置應該是一個比較具有支撐位置。美國部分,政府雖然已經開門運作,但是一些經濟數據還是無法及時提供,再加上聯準會的委員們針對降息的議題出現分歧,從fedwatch來看,十二月份的會議維持3.75-4%的機率是54.2%,降息一碼的機率是45.8%,降息出現變數,這種結果當然會導致資金會進一步保守,所以美股近期也是出現明顯的拉回修正,尤其是科技類股指數跌得比較多,因為市場一直有聲音認為AI過度投資會導致泡沫化,這個論點確實直得大家多加關注,我也認為AI未來終將泡沫化,但是應該還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讓AI泡沫化,所以這波股市拉回應該是漲多拉回修正,股價經過一些修正不見得是壞事,一些漲高的股票經過修正之後未來再上漲才會更有機會,因為股市變化瞬息萬變,也沒有人說得準未來股價的走勢,所以當然是要隨時注意追蹤市場脈動,我也會適時提供我的想法給大家參考,目前我還是建議用中性的角度來面對,好的公司往下跌只要跌出投資價值我認為都是可以分批加碼的時機。
今天本周精選,來跟投資朋友聊聊,外資法人大賣的股票就不值得投資嗎? 我認為當然不是,外資大賣 並不等於這檔股票就不好。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外資賣超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公司基本面變壞
外資賣股票,不代表公司不好,可能只是:
• 🌏 全球資金移動:例如美國升息、美元走強,外資回流美國市場。
• 💱 匯率因素:新台幣貶值,外資調節部位以降低匯損。
• 📊 組合調整:外資基金每季會汰弱留強、平衡產業比例。
• 🏦 投資策略改變:AI、半導體、金融等權重調整。
➡️ 所以,外資賣超往往反映的是資金流動,不是價值判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價值投資角度:外資賣壓反而可能是「打折機會」
如果公司基本面穩健(如EPS持續成長、產業具競爭力),
那外資賣壓造成的短期下跌,反而是價值投資人可以趁便宜買進的好時機。真正長期投資人反而在外資賣超時買到便宜籌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要看「外資為什麼賣」,而不是「外資有沒有賣」
你可以這樣檢查:
1. 基本面變化?(營收下滑、毛利惡化、產品失勢) → 需警戒
2. 只是市場情緒或資金面? → 可耐心觀察或逢低布局
3. 籌碼結構?(外資持股仍高、但短線調節) → 不用太緊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總結一句話:
「外資賣的,是籌碼;投資人該買的,是價值。」
散戶好夥伴這個節目一直希望聽眾朋友可以變成是一個價值型的投資人,價值投資者的思考邏輯一定要跟散戶的思維是相反的。
我們建議投資朋友看的是:企業的長期競爭力;獲利能力是否穩定;股價與價值之間的落差。當外資賣壓讓股價跌破合理價值時,
對價值投資人來說,這反而是市場打折的時候。就像巴菲特說的:
「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所以「投資人該買的,是價值」這句話的意思是:你不是要跟著籌碼跑,而是要用眼光找被低估的價值。短線資金在流動,但企業價值不會因此改變;市場情緒會讓價格波動,但真正的投資人該專注在價值上;
當市場賣壓出現,反而可能是聰明錢撿便宜的時刻。這句話說得很好,我再重複說一次,當市場賣壓出現,反而可能是聰明錢撿便宜的時刻。
今天個股部份來跟投資朋友分享大家都耳熟能詳的2454聯發科,2454聯發科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成立於1997年。公司專注於為智慧手機、智慧家庭、無線通訊及物聯網等領域提供系統單晶片(SoC)解決方案。聯發科以技術創新聞名,年出貨量龐大,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手機採用其晶片。
聯發科近期股價表現弱勢,主要的原因是被外資「集體降溫」。在AI、車用與高階晶片題材被視為下一波成長引擎之際,摩根士丹利(大摩)與高盛卻接連出具報告唱衰,外資認為消費市場需求疲軟才是真正的挑戰,尤其從中國補貼政策結束之後,各類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需求都出現明顯的修正,下半年的傳統旺季對於公司來說,是一個比較尷尬的轉換期。目前整體消費性市場的需求疲軟,外資直指聯發科毛利率走勢不妙、獲利能力恐持續下滑。高盛更火速將評等降至「中立」,目標價大砍至1,400元;而大摩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已連三次調降目標價,最新報告直接把預估價壓到1,288元,顯示外資對其未來表現信心明顯轉弱。投資圈人士分析,這波外資降評浪潮,凸顯市場對晶圓代工漲價及AI商機落地時程的憂慮。若聯發科無法有效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穩住毛利率,短期內恐將陷入「成長有聲量、獲利無動力」的尷尬局面。
接下來我們來聽聽公司的說法,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說,多家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宣布大幅增加資本支出,並計畫在未來幾年持續部署強大的AI運算能力。這是AI長期成長的良性循環,目前仍處於此趨勢非常早期階段,聯發科會堅定掌握無所不在的AI所帶來的成長機會。此外,聯發科認為,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技術將可為各產業帶來更多AI創新與應用,該公司是少數有能力持續投資的公司之一,也有能力為不同產業客戶設計2奈米製程晶片。聯發科已在今年第3季完成首顆採用台積電2奈米製程晶片的設計定案,相關產品預計2026年推出。
手機的部分,聯發科預期,本季旗艦智慧手機、GB10專案及車用晶片營收將呈現季增,有望抵銷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季節性下滑,單季營收以美元兌新台幣匯率1:30.6計算,介於1,421億元至1,501億元之間,較第3季持平至成長6%,並較去年同期增加3%至9%,單季營業毛利率預估為46%加減1.5個百分點。聯發科日前已推出最新旗艦手機晶片天璣9500,並透露相關需求較原預期更強勁,首批客戶已在中國推出如vivo X300及OPPO X9系列等旗艦智慧型手機,並計畫在今年底前陸續於印度、東南亞及歐洲等地上市。展望後續營運,聯發科強調,2026年持續有很好的成長機會,在產能吃緊下,將策略性調整價格,並分配各產品線的產能,以反映不斷上升的製造成本。
從外資跟公司的說法來對照,似乎是二方的看法不太符合。外資是看壞聯發科未來的表現,所以大賣聯發科的股票,但是公司對2026年的成長卻是相當有信心,一般投資人看到這都會開始困惑到底要相信誰? 我們從幾個數據來觀察,聯發科公布 10 月營收,金額為新台幣 520.26 億元,較 9 月減少 4.2%,較 2024 年同期增加 1.7%。累計,2025 年1-10月合併營收為 4,978.04 億元,較 2024 年同期增加 12.2%。營收看起來是持續成長的,累積至第三季稅後純益 823.94 億元,較 2024 年同期也減少 0.3%,EPS 是 51.76 元。獲利跟去年同期的51.98元是相當的,並沒有衰退。另外我們從他的綜合損益表的研發費用來觀察,累積至第三季聯發科的研究發展費用是1090億元,跟去年同期的952億元相比較的話是增加14.49%,公司在今年持續投入研發費用我認為應該可以用正面的訊息來解讀。雖然短期面臨挑戰,但長期布局還是值得關注:
• AI運算晶片:與NVIDIA合作,深化雲端AI與資料中心市場。
這是未來最重要的成長動能之一。
• 車用電子:持續擴大5G、WiFi 7及車用電子市佔率,這塊市場雖然成長較慢,但毛利率較高。
• ASIC客製化晶片:雖然2026年下半才會開始有貢獻,但這塊業務將為公司帶來全新的成長曲線。
• 製程技術升級:布局2奈米先進製程與SerDes IP,確保技術領先地位。
最後我們來對照前面我分享的內容,法人持續賣出股票就表示這檔股票不值得投資嗎?我的答案就是認為要看這檔股票目前的位階,聯發科是一家好公司我想這點大家都認同,目前營運遇到一些逆風也是事實,但是一家好公司遇到困難跟挑戰,公司一定會想辦法去突破困境,我相信聯發科有這樣的能力,而且我更相信聯發科的領導人蔡力行絕對有能力可以領導聯發科度過這些外資所認為的利空衝擊。好公司被法人大賣,股價出現下跌,當然就是提供投資朋友很好的買進這檔股票的大好機會,也許你買進這檔股票不會馬上飆漲,但是只要這檔股票目前價位已經值得投資了,我認為都應該要很高興的分批買進股票,因為買低檔的股票總比追高買股票更好不是嗎?
籌碼面的部份外資跟頭信都是持續的賣出股票,外資目前持股部位是56.5%,投信持股部位是5%。現階段技術面還是處於下跌趨勢中,再複習一次前面說的內容,當市場賣壓出現,反而可能是聰明錢撿便宜的時刻,我認為聯發科近期股價下跌也正好提供提投資朋友從容布局的好機會,對這檔股票有興趣的投資朋友可以將它納入觀察名單中持續追蹤。好的,我今天就大家分享到這,最後祝福大家操盤順利賺大錢,散戶好夥伴張國秋,下次見,掰掰。